SAT中,什么是批判式思维和批判式阅读

批判式思维一直是西方国家,尤其是美国,的教学**内容。而批判式思维,恰恰是我们中国学生**缺乏的。因此,什么是批判式思维,以及在SAT考试中关于批判式思维的正确运用,很有必要专门拿出一章来进行**说明。
批判式思维并非西方独有,这是人类普遍的思考方式之一。批判式思维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我们来看一个小明和爸爸的对话:
 
(小明带上耳机,在书桌旁打开书开始学习)
 
爸爸:你怎么不好好学习?
 
小明:我怎么知道没有好好学习?
 
爸爸:那你带耳机听音乐干嘛?
 
小明:我在听英语啊!
 
爸爸:… …
 
在这个对话里,小明爸爸看到小明带上耳机,认为他在听流行歌曲。而小明的辩驳依据是,带耳机并能说明一定在听音乐,还可能听英语。那么这个理由就足以反驳爸爸的观点,自己没有学习。这个几乎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经历,就是批判式思维的过程。
 
SAT中,什么是批判式思维和批判式阅读
 
我们再看一个例子:
 
“一家运动装公司在甲城市的销售策略非常成功,导致**级泳衣销售的非常好,经理在开会时说,希望甲城市的这个销售策略可以复制到乙城市中,他相信乙城市的泳衣销售也会大大增长。”经理的观点对么?如果不对,请驳斥:
 
答:该经理只通过甲城市**级泳衣销售结果好,就得出乙城市一定销售的好的结论是错误的。**先,甲乙两城市的销售环境不一定一样,比方说,甲城市是海滨城市消费群体大,而乙城市是偏远内陆城市消费群体小。第二,即便两个城市的销售环境一样,两地的收入水平也可能不一样,乙城市的收入水平如果比甲城市低,也会导致**级泳衣销量受到限制。第三,即便两地收入水平一致,也可能因为两地的文化和品味不同,对**级泳衣的设计和销售策略有不同的市场反应。因此,如果没有更多的信息说明,仅凭甲城市销量高,就得出乙城市的销量一定高的结论是不恰当的。
 
这个驳斥思路,也是批判式思维的体现。题目中给出了一个信息,即甲城市销量高,这个信息会导致一个结论,同理乙城市销量也一定高。但是这个信息不一定会导致那个结果发生。因为还可能有别的可能性。
 
下面,我们来看批判式思维在SAT考试中是怎么应用的:
 
李芙蓉是一位聪明、漂亮的女孩。她在班里是语文课代表,语文老师特别喜欢她。她也能和同学打成一片。李芙蓉的优点是她很勤奋。每天下课后,别的同学都回家了,她都能仍然坚持在教室里学习了两个小时。
 
1.以下哪个或哪几个推论是正确的?
 
A.李芙蓉不是一个男孩。
 
正确选项,因为文章中说了李芙蓉是一个女孩,因此她就不是一个男孩,“不是”和“男孩”这两个双重否定表示肯定。
 
B.李芙蓉的爸爸姓李。
 
文章中并没有给出前提条件,孩子一定要和爸爸姓;因此,如果孩子和妈妈姓的话,她的爸爸就不一定姓李。这种情况在现实社会发生很多。
 
C.所有的老师都喜欢李芙蓉。
 
文章只说了语文老师喜欢李芙蓉,并没有别的信息证明别的老师也喜欢他。有可能语文老师喜欢的学生,数学老师并不喜欢。
 
D.李芙蓉学习很好。
 
文章极力暗示这个情况的发生,即聪明、勤奋、老师喜欢。但是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学生,不一定学习**很好。比方说,每次考试的时候都会紧张,导致考试**很低。又或者是学习浮躁,或者方法不到位,虽然每天在大量做题,但是都在重复会的东西,而不会的知识点一直都不会,陷入了学习瓶颈。
 
E.李芙蓉比别的同学更勤奋。
 
文章极力暗示这个情况发生,即别的同学下课回家了,而她却依然留在学校学习。这个例子能说明她勤奋,但是不能说明她比别的同学勤奋。因为文章并没有给出足够的信息。别的同学回家可能会学习到凌晨2点,而李芙蓉可能回家就看电视不再学习了。
 
批判式思维在SAT阅读文章的中的应用,仅和题目有关,并不是让大家带着批判式思维来阅读文章。如果文章已给信息足以说明某个选项的正确性,那么这个选项就是正确答案;相反,如果文章已给信息不完整,有逻辑漏洞,并不能**选项的正确性,即可以从文章以外的符合逻辑的信息驳斥该选项的观点,那么这个选项就是错误的。
 
在SAT考试中,批判式思维仅用在做题上,绝对不能用在读文章上。一边看文章,一边脑子里想怎么驳斥文章内容,那就干脆别考试了。读文章的时候,重要的是领会作者的真实意图,而不是吹毛求疵。批判式思维是重要的逻辑思维,是严谨的学术态度的体现。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,也要锻炼批判式思维,看看自己写出的论据能否有力的支撑自己的观点。批判式思维是美国学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美国民主议会的重要组成部分,每一个决议都要经受批判式思维的审查,把每一种可能性都考虑到。